新加坡-新加坡正在努力提升其作为东南亚金融中心的地位,特别是对金融科技公司来说,通过特殊签证地位和货币支持等计划吸引海外有前途的企业家。
这个岛国已经成为寻求全球化经营的B2B金融科技公司的中心,在过去的一年里,它们的数量增加了70%,达到1,000多家。新加坡的经验可以作为其他希望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的榜样。
印度出生的企业家拉吉斯·沙吉(Rajith Shaji)在国内外的金融科技公司建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今年1月,他执行了一个计划已久的想法,在新加坡定居。他创立了Volopay,开发系统来简化中小型企业的费用结算。成立六个多月来,这家初创公司已经与大约60家公司签订了合同。
在准备很快向澳大利亚扩张之际,Volopay还在考虑明年进入印尼和菲律宾市场。
Shaji说,他的业务在印度不会像在新加坡那样顺利发展,因为新成立的初创公司很难在他的祖国筹集资金。
沙吉指出,印度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没有新加坡那么复杂,他之所以实施搬迁计划,是因为对初创企业开放的新加坡是他创业的最佳地点。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董事总经理拉维·梅农(Ravi Menon)表示:与去年年中的600家相比,我们目前在新加坡估计有1,000家金融科技公司。
根据新加坡金管局的数据,五年前,新加坡只有50家金融科技公司,但这一数字已经跃升,仅在过去一年就出现了400家。
尽管由于各国对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义不同,很难进行简单的比较,但据估计,日本大约有500家这样的公司。安永在2018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东南亚国家联盟中近四成的金融科技公司总部设在新加坡。
尽管新冠肺炎在新加坡继续传播,但沃洛佩只是蜂拥至新加坡的金融技术公司之一,它拥有这个城市国家许多初创企业共同的三个特征。
首先,新加坡的金融技术公司往往是由外国人创立的。据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主席贾鹤来介绍,该协会约有一半的成员公司是由外国人创立的。
与沙基的情况一样,以前在新加坡没有商业基础的外国企业家可以很容易地在新加坡创业,因为这个城市国家拥有发达的公共和私人系统来接受他们,以及广泛的支持网络。
Shaji接受了Antler提供的一个项目,Antler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风险商业加速器,向企业家传授管理知识,并获得了10万美元的注资。获得初始营运资金的潜力并不是参与加速器与政府合作提供的计划的唯一好处。此外,通过参加这些计划,外国企业家可以很容易地获得EntrePass工作签证,允许他们留在新加坡创业。
如果成功的金融科技企业家扩大在新加坡的业务,将有助于扩大当地的金融业,并创造就业机会。通过这种方式,企业通行证已经成为新加坡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的关键之一。
许多新加坡金融科技创业公司的第二个共同特点是,大约80%的公司从事B2B。虽然有100多家国内外银行在新加坡开展业务,但许多在亚太地区设有总部的跨国公司都在这个城市国家设有基地。这给了新加坡巨大的潜力,使其成为金融大数据分析和网络犯罪预防等广泛服务的中心。
B2B服务的大量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新加坡仅有570万人口,这意味着B2B服务的市场仍然很小。
这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些国家,金融科技的服务重点是使用电子货币和为消费者提供在线贷款。
为银行开发软件的Moneythor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奥利维尔·贝蒂耶(Olivier Berthier)表示:我意识到,所有向亚太地区银行出售软件的公司主要来自欧洲和北美。我已经确定的一件事是,如果我们在新加坡这里开一家公司,我们将拥有相对于所有其他总部设在遥远地方的公司的竞争优势。
第三,大约80%的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在这个城市国家之外运营。他们通常在亚洲各地寻找增长机会,同时享受新加坡的优势,包括雇佣会说英语的人才和筹集资金的便利。
MatchMove是一家初创公司,在包括印度和越南在内的五个国家提供数字支付平台。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沙伊莱什·奈克(Shailesh Nak)表示,考虑到新加坡可以对不断变化的监管做出快速、清晰和高效的反应,新加坡是经营企业的最佳地点。他补充说,总部设在以透明度闻名的新加坡,也是在其他国家做生意时赢得信心的一个加分。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在8月份宣布,将在未来三年承诺2.5亿新加坡元(1.84亿美元),以加快金融业的技术和创新驱动增长。它将把概念验证拨款项下的最高拨款提高一倍,从20万新元增加到40万新元。这项概念验证拨款旨在通过支持新解决方案的早期开发,促进金融领域更多的实验,并加快新兴创新技术的开发。
马航董事总经理梅农表示,马航决心让我们建立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安然度过这场危机,不仅完好无损,而且更加强大。
但也存在挑战。近年来,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的数量迅速增加,但没有相当于独角兽的初创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每家公司的业务和筹资规模也相对较小。
咨询公司埃森哲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总部位于新加坡的金融科技公司今年上半年募集资金1.9亿美元,较一年前减少58%.。这大约是美国的六分之一,美国占金融科技公司全球募集资金的一半,是中国的十二分之一,中国是亚洲最大的金融科技中心。
如果你看看顶级的国际金融中心,无论是纽约还是伦敦,它们都有强大的金融科技板块。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金融科技部门来保持我们的竞争力,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主席贾鹤来强调。
竞争对手亚洲金融中心香港今年受到“香港国家安全法”(Hong Kong National Security Law)实施的冲击。“国家安全法”削弱了这座城市脱离北京的自治权,并为新加坡提供了吸引金融机构、人员和新投资的良机。
新加坡有一个雄心,就是要通过利用这样的顺风来吸引和培育有前途的金融科技公司,以巩固其作为金融创新中心的地位。
日本也可以从新加坡为金融科技建立以B2B为重点的生态系统的方法中学习到一些东西。这是因为国内外主要金融机构都在东京市场开展业务,金融科技在B2B领域的增长潜力很大。
Moneythor于2019年6月通过在东京设立子公司打入日本市场。
这是由东京金融科技商务营促使它这样做的。在2017年东京都政府组织的金融科技帮扶活动期间,该公司与一系列日本金融机构进行了洽谈,并得到了积极回应。
如果这样的合作机会增加,越来越多的金融技术公司可能会在日本市场寻找机会,就像他们在新加坡所做的那样。这也将有利于促进在使用最新信息技术方面落后的日本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