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浮现?

2020-05-30 09:43:31

当两个针对同一现象的描述在概念上不连续时,就会发生突现。这并不意味着涌现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只是科学上的“双重报道”可能是寻找涌现现象的好去处。

例如,在八哥咕噜声的情况下,有对单个鸟类的综合描述,也有对作为一个统一实体的群体的描述。后一种现象需要从流体动力学的概念方面进行描述,但对单个鸟类的描述,无论多么详细,通常都不会。

在物理相变的情况下,对物质的一个相的描述,例如气体,不能完全映射到对其他相的描述上。例如,表面张力没有为气体定义,因为气体没有表面。在从气到液的转变过程中,不仅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属性,而且成为后转变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正是这种突现的定性属性使我们能够首先确定转变已经发生。某些控制变量(如温度或压力)的定量读数本身不能用来标记“事件”-它们只能用来索引它们。

一种常见的理论析取类型涉及对部分和整体的描述不匹配。从原子性质的角度描述微观成分并不能顺利地从热力学、流体力学或固态物理的角度进行描述。在物理学中,从一个理论论域到另一个论域的转换缺乏流畅性并不总是明显的,因为这两个领域通常在数学上有很好的规定,而在流行的(甚至是入门教科书级别的)解释中,能够实现转换的(通常是临时的)联系假设被忽略了。

这种理论上的非光滑性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什么出现可能会被认为是有争议的呢?两个原因不言而喻。第一个与一般科学的本体论承诺有关,第二个与人类代理的地位有关。

只要科学理论被理解为限制了有用领域的描述,新兴现象及其伴随的理论就不会对科学构成很大的威胁,因为在这样的框架下,科学只有一个工具性的目标。但是,科学世界观的拥护者通常会提出一个更雄心勃勃的主张:最好的理论与宇宙的基本性质同构。在这样的框架下,致力于科学理论的统一相当于致力于宇宙本身的完整性和可理解性。在科学与自然关系的同构框架中,理论之间的分离是令人不快的,因为它们似乎表明现实本身并不完全受法律管辖,因此包含一些非理性或不可言喻的成分。因此,明显浮现的例子必须理解为理论不完整或计算不足的情况。

还原论可以理解为(1)声称宇宙的可理解性取决于科学理论的统一性,(2)认为最基本的科学理论描述了宇宙最小的物理部分。还原论也可以与特定的科学学科相关联,这样一门学科的各个部分(比如器官水平生物学中的细胞)就是另一门学科(分子生物学中的细胞)的整体。由于还原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特别是在物理学之外)很少获得成功,它必须首先被理解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承诺。尽管还原论对科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但它是一种强大的文化理念。我们可以称之为现实的乐高积木概念:只有乐高积木才是真实的,所以“基础”科学涉及识别积木是什么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而“应用科学”涉及发现能够解释上述现象的积木的正确组合或排列。这一观点在物理系流传的笑话中得到了体现,比如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的一句话:“科学由物理和集邮组成。”

在还原论本体论中,紧急现象总是可以理解为“真正的”还原论理论还没有被发现的情况,或者(如果它被理解为已经存在)计算过于密集而不能应用于宏观现象的情况。因此,从还原论的角度来看,涌现只能是“弱的”或“认识性的”。因此,作为一种科学立场的浮现论必须被理解为提出了一种超越表面浮现的本体论主张:即宇宙的可理解性确实存在。

还原论和涌现论之间的本体论辩论在解释人类作用的背景下具有文化重要性。如果与生命体(人类和其他生物实体)相关的现象最终要用它们的组成部分来解释,那么因果关系能归因于一个紧急的动因吗?换句话说,是人类导致了他们的行为,还是必须在分子生物学的层面上寻找最终原因?如果采用后一种观点,那么人类代理就成为一种幻觉或附属物,因为它将因果关系限制在“基本”实体上。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的紧急情况可以被理解为试图为科学上连贯的人类代理形式创造“本体空间”。

为了探索本体论对代理的含义,我们需要明确我们对因果关系是什么的直觉。不出所料,这个富有挑战性和争议性的话题将在未来的一篇文章中讨论。

*假设我对未来行为的自我模型是顺利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假设。:P。

这篇帖子起源于一个正在进行的关于“浮现”的杂志俱乐部。在这篇文章中,我没有提供任何参考,但希望在未来我会写一些简短的帖子来解释这些想法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