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约1975到1995年间,对计算机的访问速度比对计算机网络的访问速度快得多。首先是在美国,然后是在其他富裕国家,计算机在富人的家中变得司空见惯,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几乎无处不在。但是,如果这些计算机的用户想要将他们的机器连接在一起-交换电子邮件,下载软件,或者找到一个可以讨论他们最喜欢的爱好的社区,他们几乎没有选择。家庭用户可以连接到CompuServe等服务。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统一月费之前,他们以相对较少的负担得起的费率按小时收费。一些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可以连接到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但更多的人不能。到1981年,只有大约280台计算机可以接入ARPANET。CSNET和BITNET最终会连接数百个人,但它们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当时美国有30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几乎所有的机构都有多台计算机,从大型主机到小型工作站不等。
无论是社区、家庭爱好者还是那些被排除在大型网络之外的学者,都转向了相同的技术解决方案来相互联系。他们把普通的老式电话系统贝尔网络破解成一种电报,携带数字信息而不是语音,并在全国和世界范围内从一台计算机传递到另一台计算机。
这些都是最早的点对点计算机网络之一。与CompuServe和其他类似的集中式系统不同,家庭电脑锁在这些系统上,像这么多哺乳的小牛一样喝下信息,而信息通过这些网络传播,就像池塘上的涟漪,从任何地方开始,最终到达任何地方。然而,他们仍然充斥着关于政治和权力的争论。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进入大众视野,许多人声称它将使社会和经济关系扁平化。通过使任何人能够与任何人联系,主导我们生活的中间人和官僚将发现自己被排除在行动之外。一个直接民主和开放市场的新时代将会到来,在那里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和平等的机会。如果这些先知反思20世纪80年代在Usenet和Fidonet上发生的事情,他们可能会犹豫。尽管它的技术基础结构是如此平坦,但每个计算机网络都嵌入在一个人类用户社区中。而人类社会,无论一个人如何揉捏和伸展,似乎总是保持他们的块状物。
1979年夏天,汤姆·特鲁斯科特过着年轻电脑迷的梦想生活。他是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对计算机国际象棋感兴趣,在贝尔实验室(Bell Labs)新泽西州总部获得了一份实习机会,在那里他与Unix的创建者们进行了接触,Unix是席卷学术计算世界的最新热潮。
Unix的起源,就像互联网本身一样,隐藏在美国电信政策的阴影之下。贝尔实验室(Bell Labs)的肯·汤普森(Ken Thompson)和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在20世纪60年代末决定建立一个更精简、更精简的麻省理工学院Multics系统,他们作为软件开发人员为该系统做出了贡献。新的操作系统很快在实验室中大受欢迎,因为它的低开销(允许它在甚至廉价的机器上运行)和高灵活性相结合而广受欢迎。然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几乎不能从他们的成功中获利。1956年与司法部达成的一项协议要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以合理的价格将非电话技术许可给所有参与者,并且除了提供公共运营商通信外,不得进入所有商业部门。
因此,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开始以非常优惠的条款,将Unix授权给大学在学术环境中使用。这些早期的被许可人被授予访问源代码的权限,他们开始构建和销售自己的Unix变体,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加州大学旗舰校园创建的伯克利软件分发(BSD)Unix。新的操作系统迅速席卷了学术界。与其他流行的操作系统(如DEC TENEX/TOPS-20)不同,它可以在不同供应商的硬件上运行,其中许多供应商提供非常低成本的机器。伯克利公司只收取象征性的费用,再加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1)收取的适中许可费,就可以分发该软件。
因此,Truscott觉得他坐在所有事情的根源上,因此,当他作为Ken Thompson的实习生度过夏天的时候,在中午开始工作之前,他早上打几轮排球,与他的偶像共进披萨晚餐,工作到深夜,在Unix和C编程语言上运行代码。他不想在实习结束后放弃与那个世界的联系,因此,当他在秋天回到杜克大学时,他想出了如何连接计算机科学系配备Unix的PDP11/70 Back t
与此同时,Truscott还使用uucp与西南方10英里外位于教堂山的北卡罗来纳大学的Unix机器连接,并与那里一位名叫史蒂夫·贝尔洛文(Steve Bellovin)的研究生交谈。2贝尔洛文还开始建立自己的新闻节目,其中特别包括基于主题的新闻组的概念,人们可以订阅,而不是只有一个广播频道来报道所有的新闻。Bellovin、Truscot和Ellis决定联合他们的努力,建立一个与新闻组联网的新闻系统,使用uucp在网站之间共享新闻。他们打算为USENIX成员分发与Unix相关的新闻,所以他们称他们的系统为Usenet。
一开始,杜克大学将充当中央信息交换所,使用其自动拨号器和uucp定期连接网络上的其他网站,以便获得当地新闻更新并存放来自同行的更新。Bellovin写了最初的代码,但它使用的shell脚本运行非常慢,所以另一名杜克大学的研究生Stephen Daniel用C重写了程序。Daniel的版本后来被称为A News。埃利斯在1980年1月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举行的Usenix会议上宣传了这一计划,并赠送了他随身携带的全部80份软件副本。到那年夏天的下一次Usenix会议时,组织者已经将A News添加到他们分发给所有与会者的通用软件包中。
创造者厚颜无耻地将该系统描述为“穷人的阿帕网”。尽管人们可能不习惯于认为杜克大学是弱势群体,但在当时,它在计算机科学界并没有必要的影响力,无法连接到那个首屈一指的美国计算机网络。但访问Usenet不需要任何人的许可,只需Unix系统、调制解调器和支付定期新闻传输的电话费的能力,这些要求几乎任何高等教育机构到20世纪80年代初都可以满足。
私营公司也加入了Usenet,并帮助促进了该网络的传播。数字设备公司(DEC)同意充当杜克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之间的中间人,为跨海岸数据传输的长途电话账单买单。这使得伯克利成为Usenet的第二个西海岸枢纽,连接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其他公司,包括早期的局域网业务Sytek。通过与ARPANET网站伯克利的连接,ARPANET和USENET之间也实现了串话(在马克·霍顿和马特·格利克曼为创建B新闻进行了第二次重写之后)。Arpanet网站开始收集Usenet内容,反之亦然,尽管ARPA的规定从技术上禁止与其他网络互连。这个网络发展很快,从1980年的每天15个站点和10个帖子,到1983年的600个站点和120个帖子,到1987年的5000个站点和1000个帖子。3个。
它的创建者最初设想Usenet是连接Unix用户社区并讨论Unix开发的一种方式,为此,他们创建了两个小组,net.General和net.v7bugs(后者用于讨论最新版本的Unix的问题)。然而,他们让系统完全开放以供扩展。任何人都可以在“net”下自由创建一个新的群组,用户很快就会添加一些非技术性的话题,比如net.jokes。就像人们可以自由发送自己选择的任何内容一样,接收者也可以忽略他们选择的任何组,例如,系统可以加入Usenet,只请求net.v7bug的数据,而忽略其余的内容。与精心计划的ARPANET不同,Usenet是自组织的,在没有中央权威的监督下以无政府状态发展。
然而,在这个表面上民主的媒介之外,很快出现了一个等级秩序,一些高度连接、高流量的网站被认为是该系统的“骨干”。这个过程发展得相当自然。由于每次从一个站点到下一个站点的数据传输都会导致通信延迟,因此每个加入网络的新站点都有强烈的动机将自己链接到已经高度连接的节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消息跨越网络所需的跳数。主干站点是教育站点和企业站点的混合,通常由一个任性的个人领导,他愿意承担管理跨越他们计算机的所有活动所涉及的吃力不讨好的任务。例如,贝尔实验室位于伊利诺伊州印第安山实验室的加里·村上(Gary Murakami)或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吉恩·斯帕费尔(Gene Spdable)。
主干管理员最明显的权力行使发生在1987年,当时他们推动将新闻组命名空间重新组织到七个顶级存储桶中。例如,COMP用于与计算机相关的主题,而REC用于娱乐主题。子主题继续在“七大”之下层次分明地组织,比如讨论C编程语言的comp.lang.c和讨论棋盘游戏的rec.games.board。一群反对
但是,即使这个穷人的ARPANET在全球蔓延,微型计算机爱好者,他们的资源甚至比最小的大学都少得多,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被切断了与电子通信的体验。按照学术计算的标准,UNIX是一种低成本的基本选择,对于拥有8位微处理器的爱好者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它运行的是一种名为CP/M的操作系统,除了管理磁盘驱动器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功能。但他们很快就开始了自己的低成本点对点网络实验,从一种名为公告牌的东西开始。
考虑到这个想法的简单性和当时疯狂的计算机爱好者的数量,计算机公告牌似乎有可能是独立发明了几次。但传统上优先创建芝加哥的沃德·克里斯滕森(Ward Christensen)和兰迪·苏斯(Randy Suess),他们是在1978年的大暴风雪期间推出的。克里斯滕森和苏斯都是30岁出头的计算机爱好者,也是当地计算机俱乐部的成员。一段时间以来,他们一直在考虑创建一台服务器,计算机俱乐部的成员可以在那里上传新闻文章,使用克里斯滕森为CP/M编写的现代文件传输软件-相当于UUCP的业余爱好者。暴风雪让他们呆在家里好几天,这给了他们真正开始这个项目的动力,克里斯滕森专注于软件,苏西专注于硬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斯设计了一种电路,每当电脑检测到来电时,它都会自动重新启动电脑进入BBS软件,鉴于当时业余爱好硬件和软件的松散状态,这是确保系统处于良好状态以接收电话的必要黑客攻击。他们称他们的发明为CBBS,意为计算机化的公告牌系统,但大多数后来的系统操作员(或系统操作员)会放弃C,将他们的服务称为BBS。5他们在一本流行的业余爱好杂志Byte上发表了他们所建造的东西的细节,很快就有一批模仿者紧随其后。
另一项新技术海耶斯调制解调器(Hayes Modem)为这个蓬勃发展的BBS场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丹尼斯·海斯(Dennis Hayes)是另一位计算机爱好者,他想在他的新机器上使用调制解调器,但现有的商业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商业客户的设备,对业余爱好者来说太贵了;另一类是声学耦合的调制解调器。要在声音耦合的调制解调器上接通呼叫,您首先必须手动拨号或接听电话,然后将听筒放到调制解调器上,以便他们可以通信。没有办法自动开始呼叫或应答呼叫。因此,在1977年,海耶斯设计、制造并销售了他自己的300比特每秒的调制解调器,它可以插入一台业余爱好电脑的内部。Suess和Christensen在他们的CBBS中使用了这些早期型号的Hayes调制解调器之一。然而,海耶斯真正突破性的产品是1981年的智能调制解调器,它安装在自己的外部外壳中,有自己的内置微处理器,并通过串行端口连接到计算机。它的售价为299美元,对于习惯于在家用电脑设置上花费数千美元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个触手可及的价格。
其中一位业余爱好者汤姆·詹宁斯(Tom Jennings)发起了后来成为BBS中的Usenet的运动。詹宁斯是旧金山菲尼克斯软件公司的一名程序员,他在1983年底决定编写自己的BBS软件,不是为CP/M编写,而是为最新、最伟大的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Microsoft DOS编写。他将其命名为Fido,以他在工作中使用过的一台电脑命名,这是因为它的部件像混血儿一样混合在一起而得名。巴尔的摩ComputerLand的销售员约翰·马迪尔(John Madill)了解了Fido,并大老远地打电话到全国各地,请詹宁斯帮助调整Fido,使其在他的DEC彩虹100微型计算机上运行。两人开始了软件的跨国合作,另一位彩虹爱好者,圣路易斯的本·贝克(Ben Baker)也加入了合作。这三个人在深夜登录对方的机器进行BBS聊天时,都积累了大量的长途电话账单。
在所有这些跨BBS的讨论中,一个想法开始从詹宁斯的脑海中嗡嗡作响,他可以创建一个BBS网络,在深夜长途费率较低的时候交换信息。这个想法并不新鲜。许多业余爱好者曾设想BBS可以用这种方式路由信息,一直追溯到克里斯滕森和苏斯的Byte文章。但他们通常认为,要想让该方案发挥作用,你需要非常高的BBS密度和复杂的路由规则,以确保所有呼叫都保持在本地,因此即使在从东海岸到西海岸转发消息时也是免费的。但詹宁斯做了一些粗略的计算,并意识到,考虑到调制解调器速度的提高(现在爱好调制解调器的速度高达每秒1200比特)和长途成本的下降,这样的聪明是不必要的。即使有很大的消息流量,你也可以在系统之间传递文本,每晚只需几美元。
所以他增加了一个新的项目来和他一起生活
从哲学上讲,詹宁斯倾向于无政府状态,并希望建立一个只受其技术标准管辖的中立平台6:
我对用户说他们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我已经保持这种态度八年了,我在经营BBS方面从来没有遇到过问题。这是法西斯主义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