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精英管理不仅是错误的,而且对你有害

2020-07-25 02:05:56

“当一个出生在最贫困中的小女孩知道她和其他任何人都有同样的成功机会时,我们就是忠于我们的信条的。”…。

任人唯贤已经成为一种主导的社会理想。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治家不断回到这样一个主题,即生活的回报-金钱、权力、工作、大学入学-应该根据技能和努力来分配。最常见的比喻是“公平的竞争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球员可以上升到适合他们优点的位置。从概念上和道德上讲,精英制度被认为是与世袭贵族等制度的对立面,在这些制度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由出生抽签决定的。在精英统治下,财富和优势是功绩应有的补偿,而不是外部事件带来的意外之财。

大多数人不只是认为世界应该任人唯贤,他们认为这是任人唯贤的。在英国,在2009年英国社会态度调查中,84%的受访者表示,努力工作对于出人头地来说要么是“必不可少的”,要么是“非常重要的”。2016年,布鲁金斯学会发现,69%的美国人认为,人们会因为智力和技能而获得奖励。这两个国家的受访者都认为,外部因素,如运气和来自富裕家庭的因素,要小得多。虽然这些想法在这两个国家最明显,但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很受欢迎。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功绩而不是运气决定了世界上的成败,这一信念显然是错误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优点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运气的结果。才华和决心努力的能力,有时被称为“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遗传天赋和教养。

这更不用说每个成功故事中的偶然情况了。在他的“成功与幸运”(2016)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讲述了导致比尔·盖茨成为微软创始人的可能性和巧合,以及弗兰克自己作为一名学者取得的成功。在这本书中,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讲述了导致比尔·盖茨(Bill Gates)作为微软创始人异军突起的可能性和巧合。运气通过给予人们功绩来干预,再一次是通过提供可以将功绩转化为成功的环境来进行干预。这并不是要否定成功人士的勤奋和才华。然而,它确实表明,功绩和结果之间的联系充其量是微不足道的和间接的。

根据弗兰克的说法,在所讨论的成功是巨大的,并且实现成功的背景是竞争的情况下,这一点尤其正确。当然,有一些程序员几乎和盖茨一样熟练,但他们却未能成为地球上最富有的人。在竞争环境中,许多人有优点,但很少有人成功。两者的区别在于运气。

除了错误之外,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表明,相信任人唯贤会让人更自私,不那么自我批评,甚至更容易以歧视性的方式行事。精英管理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糟糕的。

“最后通牒游戏”是一种在心理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玩家(提倡者)被给予一笔钱,并被告知提议在他和另一个玩家(响应者)之间进行分配,后者可以接受或拒绝这个提议。如果应答者拒绝了提议,双方都得不到任何东西。这个实验已经重复了几千次,通常提出者会提供一个相对均匀的平分方案。如果要分享的金额是100美元,大多数出价都在40美元到50美元之间。

这个游戏的一个变体表明,相信一个人更熟练会导致更自私的行为。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研究中,参与者在最后通牒游戏中提出报价之前,玩了一场假的技能游戏。那些(错误地)相信自己“赢了”的玩家比那些没有玩技能游戏的玩家要求更多。其他研究证实了这一发现。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经济学家阿尔多·鲁斯蒂奇尼(Aldo Rustichini)和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Maastricht University)的亚历山大·沃斯特罗克努托夫(Alexander Vostroknutov)发现,第一次参与技能游戏的受试者支持重新分配奖金的可能性比那些参与机会游戏的受试者低得多。只要有了技能的概念,人们就会更能容忍不平等的结果。虽然所有参与者都是如此,但“赢家”的效果要明显得多。

相比之下,有关感恩的研究表明,记住运气的作用会增加慷慨。弗兰克引用了一项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简单地要求受试者回忆促成他们生活成功的外部因素(运气,他人的帮助),使他们比那些被要求记住内部因素(努力,技能)的人更有可能向慈善事业捐款。

也许更令人不安的是,简单地将精英制度视为一种价值观似乎会助长歧视行为。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管理学者埃米利奥·卡斯蒂拉(Emily Io Castilla)和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的社会学家斯蒂芬·贝纳德(Stephen Benard)研究了实施精英管理做法的尝试,比如在私人公司中实施基于绩效的薪酬。他们发现,在明确将任人唯贤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公司中,经理们给予男性员工的奖励比对女性员工的奖励更高,绩效评估相同。当任人唯贤没有被明确采纳为一种价值观时,这种偏好就消失了。

这令人惊讶,因为公正性是精英政治道德吸引力的核心。“公平的竞争环境”旨在避免基于性别、种族等的不公平的不平等。然而,卡斯蒂拉和贝纳德发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试图实施任人唯贤的做法恰恰会导致它旨在消除的那种不平等。他们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精英制度悖论”,是因为明确地将精英制度作为一种价值观,可以让受试者相信他们自己的道德诚意。他们对自己的公正感到满意,变得不那么倾向于检查自己的行为,以寻找偏见的迹象。

任人唯贤是一种错误的、不太有益的信念。与任何意识形态一样,它的部分吸引力在于它证明了现状的合理性,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社会秩序中碰巧属于他们所在的地方。人们更愿意相信世界是公正的,这是一个公认的心理学原则。

然而,除了合法化之外,精英管理还提供奉承。在成功取决于功绩的情况下,每一次胜利都可以被视为一个人自身美德和价值的反映。任人唯贤是分配原则中最自鸣得意的。它的意识形态炼金术将财产转化为赞扬,将物质不平等转化为个人优越感。它允许有钱人和有权势的人把自己视为多产的天才。虽然这种效果在精英阶层中最为壮观,但几乎任何成就都可以通过精英的眼光来看待。高中毕业,艺术上的成功,或者仅仅是有钱,都可以被视为才华和努力的证据。同样,世俗的失败也会成为个人缺陷的标志,这为那些处于社会等级最底层的人应该留在那里提供了一个理由。

这就是为什么关于特定个人“白手起家”的程度以及各种形式的“特权”的影响的争论会变得如此激烈的原因。这些争论不仅仅是关于谁将拥有什么;而是关于人们可以为他们所拥有的东西获得多少“荣誉”,关于他们的成功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内在品质。这就是为什么在任人唯贤的假设下,个人成功是“运气”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侮辱。承认外部因素的影响,似乎是在淡化或否认个人优点的存在。

尽管精英制度为成功者提供了道德保证和个人奉承,但无论是作为一种关于世界如何运转的信念,还是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理想,它都应该被抛弃。它是错误的,相信它会鼓励自私、歧视和对不幸的人的困境漠不关心。

Clifton Mark撰写关于政治理论、心理学和其他与生活方式相关的主题的文章。他住在安大略省的多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