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密度的当前流行的规划学说的拥护者认为,高密度规划在环境上更可持续。基于这些原则的政策已在澳大利亚首都城市实施,这些城市包括堪培拉,悉尼,墨尔本,阿德莱德,布里斯班,珀斯,并在某种程度上达尔文和霍巴特。
高密度在环境方面优越的假设似乎是基于直觉,因为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来支持此主张。相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然而,这些政策通常带有宗教热情。面对不断增加的人口,规划人员一直坚持在城市周围施加限制性的增长环,并且在悉尼的情况下,要求配额以增加现有低密度社区的密度。当然,高密度人群应该为那些喜欢它的人所接受,并且不建议这种生活方式有什么问题,但是有充分的理由为什么不应将其强加于那些偏爱其他生活方式和城市环境的不愿意社区。
澳大利亚保护基金会(ACF)在网上发布了有关澳大利亚人所负责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研究报告。不再在线可用,但可以参考其基础论文。该报告显示了最终消费点每个人要负责的邮政编码(邮政编码)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与预期相反,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在城市内高密度地区的人均排放量更高。内城区高密度地区的人均年均产量为27.9吨,外城区低密度地区的人均年均产量为17.5吨。
该研究总结了家庭各个方面造成这些排放的比例(图1)。
与高密度拥护者的主张相反,运输仅占排放的10.5%,而与住房相关的排放总量(天然气和电力使用,装修和摊销建筑)则占31.8%。图2显示了单居住宅和多层住宅中这些因素的比较。令人惊讶的是,显然,多户高层住宅中的人均年排放量超过了单居住宅中的人均年排放量。
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包括使用电梯,干衣机,空调以及照明和空调公共区域(如车库和休息室)所消耗的能量。大多数研究没有包括后一个重要因素,仅仅是因为它们基于消费者账单,而不是普通消费。体现的能量,即在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中摊销的建筑能量,比高层建筑要高得多,这归因于其钢和混凝土组件以及包括挖掘在内的施工方法。与单人住宅相比,与更高的人均排放量有关的另一个因素可能与ACF研究显示的高层住宅中较低的入住率有关。
关于能源消耗,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与北方国家大不相同,因此总体而言,温暖的天气可能使澳大利亚成为特例。如果房屋之间的距离太近,则它们更难冷却,而加热则更容易。同样,从技术上讲,与供暖相比,制冷需要更多的能量,因为需要循环更多的空气。但是,芝加哥的数据模式(气候总体较冷)与ACF研究的结果相似,表明那里的与住房相关的因素(如澳大利亚)超过了与交通有关的因素,而单位居民减少导致人均排放量增加。在密度较大的区域更大(图3)。
图1中的ACF数据显示,商品,服务和食物的消费占家庭排放的57.7%。有人提出,由于居住在内城区的人往往比外城区的人更富有,因此它们产生的排放量更多。但是,有一个等值收入家庭的样本(基础文件中的表6)表明,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内郊区的居民的人均年排放量为169 GJ,超过了居住在该地区等值收入家庭的人均96 GJ的排放量。外郊区。
高密度拥护者认为,生活在低密度外郊区的人们的交通运输能量超过了生活在高密度内郊区的人们的交通能量。他们通常认为这些郊区人开车到CBD开车要上班。然而,图2和图3表明,在不同密度的生活排放比较中,运输能量是次要因素。基础论文表6中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该数据表明,对于同等收入样本,较高密度城市居民的人均年能源需求与较低密度郊区的人均年能源需求大致相似(实际上,该样本略更多)。
生活在低密度外围地区的人们不必为了工作而长途跋涉到中央商务区。对工作分散性的研究表明,悉尼大都市区目前只有14.5%的工作位于中央商务区。另有8.4%位于主要就业中心,而77.1%分布在整个城市地区。在墨尔本,只有15.5%的工作是在中央商务区。
此外,尽管私人运输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公共运输产生的排放量高一些,但差异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悉尼城市轨道交通每乘客公里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05克。 (个人信件)。平均每辆现代汽车的重量为155克。对于现代混合动力汽车而言,它的重量要少得多,仅为70克。
关于排放的另一个考虑因素是,每当实施高密度策略时,交通拥堵都会增加。挤入该地区的人数增多,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口比例可能略有增加。导致的拥堵导致更高的燃油消耗和危险的废气排放。实际上,许多居住在较高密度的人仍然需要汽车才能到达许多工作场所,运动设施,运输大型物品以及探望亲戚和朋友的家。一项对墨尔本地区的研究表明,挤入新改建的人口稠密地区的居民没有比致密化之前更大程度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与居住在以前的低密度地区相比,他们的汽车使用百分比几乎没有变化。
基础文件还指出,高密度人群非城市出行的年人均能量需求为2 GJ,而低密度人群为1 GJ。人们可以推测,那些生活在较高密度中的人往往会更频繁地走出居所。 Covid-19流行病的结果可能更是如此。
另一个环境误解与用水有关。图4显示,尽管居住在悉尼东部的多单元住宅或独立住宅中的人均用水量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尽管后者必须有花园。
在澳大利亚强加高密度背后的理由令人困惑。澳大利亚并不缺少土地,只有约0.2%的城市化了。除了不利的环境因素外,其他研究还表明,致密化政策还会导致住房负担能力下降,交通拥堵,人满为患,住房选择减少,社区便利设施减少以及不利于健康的方面。政策应该基于现实,而不是仅仅凭直觉的假设或意识形态上的幻想。
(托尼·雷塞伊博士)具有化学背景,是一名环境顾问。退休后,他对社区事务产生了兴趣,并担任“拯救我们的郊区”社区组织的主席,该组织反对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强迫社区过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