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图像引用有争议的学术文献,中国一家法院坚持认为同性恋可能被视为“心理障碍”。法新社通过盖蒂图片社
在中国法律看来,同性恋可能被视为“心理障碍”。
据《南华早报》报道,江苏省一家法院援引有争议的学术文献,裁定一本将酷儿性定为一种障碍的教科书不是“事实错误”,而是分歧的“学术观点”。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裁定维持了下级法院的裁定。
中国的LGBTQ社区对此决定提出了批评。 24岁的欧嘉勇(Ou Jiayong)于2017年以一名大学生的身份提起诉讼,要求教科书的出版商将其“质量较差的作品”从发行中撤出。
PFLAG(酷爱华人社区及其家人的支持组织)的发言人阿强(Ah Qiang)指责该教科书的编辑和法院与当代文化脱节。
阿赫在一份声明中说:“教科书的编辑显然使用了与当今社会对性少数群体的看法不符的观点。”
根据中国的《精神疾病分类》,中国在1997年正式将同性恋非刑事化,并在2001年停止将其归类为精神疾病,但特别是由于其性行为而遭受折磨的同性恋除外。
现在,更喜欢昵称“西溪”的社工欧(Ou)在2016年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的2016年版中发现了可疑文本。这本书描述了“常见的性病”中的同性恋,以及陈述的同性关系“被认为是对爱情和性的破坏或对性伴侣的扭曲”。
23岁的中国LGBT维权人士西溪(Xixi)正在政府批准的教科书中起诉一家中国出版商提供恐同材料。
西溪起诉该书的发行商和零售商京东(JD.com),要求该公司删除该参考文献,并公开道歉有关同性恋的内容,该内容已在中国各大学中广泛传播。
据南华早报报道,第一法院裁决认为,该辩护人的案子也缺乏学术支持,称此事为观点分歧。
11月,西溪提起了刚刚对她不利的上诉。她不同意缺乏证据,并计划继续战斗。
她说:“也许这项裁定是为了减少争议。” “但是这也使那些对同性恋病态化的教科书继续流传,这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