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垃圾箱袭击凤头鹦鹉

2021-07-24 07:18:02

在澳大利亚悉尼以南一小时车程的富裕郊区斯坦威尔公园,硫冠凤头鹦鹉在它们的人类邻居中没有最好的声誉。野生动物在城市环境中繁衍生息,随着它们在城市景观中的成功,它们已经养成了一些粗暴的新习惯——比如打开垃圾桶盖来获取里面的好东西。 2014 年,这种行为在当地社区杂志上为鹦鹉赢得了一些负面报道。鸟类学家理查德·梅杰 (Richard Major) 在接受这篇文章的采访时,第一次了解到他附近的一系列鸟脑垃圾箱袭击事件。当时,他还没有亲眼目睹犯罪,但他和他的研究人员决定在 2018 年调查这种行为。现在,在今天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该团队报告说这些聪明的凤头鹦鹉可以学习这一点他们的社会群体中的垃圾觅食行为,每年都有更多的鸟类掌握这项技能。研究作者、澳大利亚塔龙加保护协会的生态学家约翰马丁说,“鹦鹉是鸟类世界的朋克”,无论是外表还是性格。首先,他们运动的黄色冠像莫霍克族。他们兴奋的跳跃、拍打翅膀和摇头的表现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种恶魔般的态度。他们的尖叫声会增强任何朋克摇滚歌曲。 (马丁说,每到日出和日落,成群的凤头鹦鹉都会“真正地尖叫”。)它们的觅食习惯很有创意,虽然有点烦人。好奇且具有破坏性,他们在食物袭击中留下了毁灭性的痕迹——从斩首花朵获取花蜜,到为了获得几粒种子而砍掉成群的水果。当马丁,少校的前博士之一。学生和他的同事了解了垃圾劫持行为,他们想知道这种行为在其他凤头鹦鹉中有多普遍,以及聪明的鸟类是如何接受这种行为的。三年后,经过 160 次直接观察和一次大规模的公民科学调查,研究人员证实,聪明的凤头鹦鹉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先驱鹦鹉来学习如何打开垃圾箱。这项研究首次见证了几只凤头鹦鹉的创新是如何在同龄人中传播一种新的觅食文化。 “[研究人员] 能够实时捕捉[垃圾箱打开],这真是令人兴奋,”奥地利维也纳兽医大学的认知生物学家 Alice Auersperg 说,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她对研究人员如何利用公民科学的力量在野外大规模记录新的行为怪癖印象特别深刻。 “他们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她说。研究人员对悉尼和卧龙岗 478 个郊区的 1,322 人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调查,记录了对垃圾破坏行为的观察结果。在 2018 年之前,只有三个地区曾观察到凤头鹦鹉打开垃圾箱,但到 2019 年,有 44 个地区报告了这种行为。与被森林包围的遥远社区或社区相比,垃圾桶开放在附近地区传播得更快,这可能会阻止潮流引领者分享他们新获得的技能。由于并非所有凤头鹦鹉都能流行,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创新的觅食行为可能是社会学习的一个例子,而不是遗传倾向。他们所学的技能不同于其他鸟类知识分子,例如新喀里多尼亚乌鸦,无论它们是在野外还是在圈养环境中长大,它们在进化上都倾向于修补工具。

为了分析鹦鹉打开垃圾箱的机制,研究人员在三个地点拍摄了 160 次这种行为。该团队用向日葵种子贿赂鸟类,用临时油漆涂抹了近 500 名路过的凤头鹦鹉,以区分不同的个体。 (捕捉凤头鹦鹉要复杂得多——尽管它们是聪明的鸟类,但它们很快就会学会识别绑架者并用女妖的尖叫声发出警报。)对凤头鹦鹉来说,打开垃圾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精心设计的提升、盖子的顺序保持、行走和翻转步骤。只有 8% 的有标记的鸟类——主要是较重的雄性——发展出打开盖子的排骨,但研究人员对成功和不成功个体的整体持久性感到惊讶。 “能做到这一点的人让它看起来如此简单,”研究作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的行为生态学家芭芭拉·克伦普说。 “如果我没有看到这么多鸟在挣扎,我就不会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在胜利的凤头鹦鹉中,技术因人而异,甚至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之间更为显着。每只鸟都有自己独特的垃圾盗窃方式。某些凤头鹦鹉喜欢沿着垃圾箱的边缘顺时针行走。一些垃圾袭击者侧身拖着脚步,而另一些人则像走钢丝一样一头扎进。这一结果暗示了凤头鹦鹉之间存在区域亚文化。其他通过社交学习并认同自己文化的动物智障包括灵长类动物、鲸鱼和鸣禽。 “从生态的角度来看,这对我们来说非常令人兴奋,”Klump 说。 “在这样的人类环境中,动物文化实际上可以促进适应。”她补充说,对于鹦鹉的觅食习惯,人类只能感谢或责备自己,因为他们首先为鸟类提供了带盖的垃圾箱供它们探索。 “这只是表明这些鸟类对人类环境的适应程度如何,”她说。住在悉尼并喜欢凤头鹦鹉的马丁说,有几只鸟群蹲在他镇的角落里,每个船员大约有 50 名成员。他还没有观察到他所在地区的垃圾桶打开行为,但他预计这种行为最终会流行起来。当然,只有时间会证明一切,但概率肯定不是不可能的。 “有很多鸟,”他说,“每个房子都有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