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logic的数据显示,尽管美中关系紧张,但2020年有20多家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或纽约证交所上市,筹资40亿美元

2020-08-15 00:22:52

尽管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政治、贸易和监管紧张局势不断加剧,但美国仍然吸引着中国科技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IPO)。

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家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Nasdaq Stock Market)或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上市,总共筹集了40亿美元。大多数专门从事高科技行业,如软件或电动汽车。这一总和已经超过了25家中国公司2019年在美国IPO募集的35亿美元。

周四,一家中国在线房地产经纪公司在纽约证交所(NYSE)上市,筹资约21亿美元,此前该公司IPO定价高于早先定价区间的上限。这将进一步推动今年的数字。科氏控股在中国被称为北科招房,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 Corp.)是其高调的支持者之一。它的IPO是自2018年以来中国公司在美国规模最大的IPO。这笔交易对该公司的估值将超过225亿美元。银行有权将售股总规模提高15%。

“美国市场仍然是黄金标准,”会计师事务所Marcum Bernstein&;Pinchuk LLP的联席主席德鲁·伯恩斯坦(Drew Bernstein)说,该公司的客户包括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如果以某种方式改变上市规则,并在周五关闭上市大门,你很可能会在周四看到中国的首次公开募股(IPO)。”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局势达到了多年来的最高水平。两国一直在贸易、技术和外交问题上争论不休。特朗普政府最近建议,除非中国公司在2022年之前遵守美国的审计要求,否则必须迫使它们放弃在美国交易所上市。参议院今年早些时候也通过了一项类似的法案,但在签署成为法律之前,需要得到众议院的通过。

尽管如此,纽约梅隆银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的中国企业美国存托凭证指数今年迄今已上涨18%,表现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4.4%的涨幅。

投资银行家和其他顾问说,中国公司仍在排队等待在美国上市,并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从美国和其他全球投资者那里筹集了资金。他们表示,在世界上最大、最活跃、最深入的资本市场上市,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国际知名度和更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大多数中国公司的股票在美国上市也取得了显着涨幅。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亚洲(日本除外)融资集团负责人亚伦·阿思(Aaron Arth)表示,“毫无疑问,人们对”地缘政治和监管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睁大了眼睛,但现阶段没有任何变化,没有抑制胃口或需求。“

瑞银集团(UBS Group)亚洲股权资本市场主管黄培浩(音译)表示,对许多公司来说,短期资本需求大于长期风险。

她说:“虽然仍难以估计退市的风险,但很多公司确实有近期融资需求,他们希望以最有效的方式,以合意的估值做到这一点。”

市场参与者说,中国咖啡连锁店Luckin Coffee最近的会计丑闻在很大程度上没有阻止美国和其他全球投资者,他们仍然渴望投资于增长潜力强劲的中国公司。Luckin Coffee的股价在2019年5月IPO后不到一年就暴跌。

成立五年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李车7月下旬在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募股(IPO)中筹集了11亿美元,由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瑞银(Morgan Stanley UBS)和中金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牵头。

它的股票定价在发售区间的高端,并在上市首日大幅上涨。该公司目前市值为131亿美元。

未来资本发现基金(Future Capital Discovery Fund)的创始合伙人黄明明表示:“中国拥有一些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初创企业,它们提供的潜力对全球投资者非常有吸引力。”未来资本发现基金是李车最早的外部投资者。

他说,该公司在美国的上市使其与特斯拉(Tesla)和总部位于上海的NIO Inc.等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更具可比性,这两家公司的股价走势反映了特斯拉今年的大幅上涨。特斯拉的另一家中国竞争对手XPeng Inc.上周提交了美国IPO申请。

然而,今年中国企业规模最大的一些股票发行发生在香港和上海,包括京东(JD.com)和网易(NetEase)的二次上市,以及早些时候放弃在纽约证交所(NYSE)上市的中芯国际(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中国支付巨头金融科技和蚂蚁集团(Ant Group Co.)也在准备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该公司的估值可能超过2,000亿美元。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尽管蚂蚁金服的姊妹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上市,但蚂蚁金服并未考虑在美国上市。

中国公司也并不总是在美国市场蓬勃发展。近年来,许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也被私有化,通常是由与外部投资者合作的管理团队私有化,有时是为了从更热情的中国投资者基础上获得更高的估值。

高盛的阿尔斯说,尽管如此,对于许多处于成长阶段、需要继续融资的公司来说,美国仍然是“最容易融资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