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已经赢了吗?

2020-08-24 05:40:27

威廉·佩塞克(William Pesek)是一位屡获殊荣的驻东京记者,著有“日本化:世界可以从日本失去的几十年中学到什么”一书。

当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特斯拉(Tesla)彻底击败丰田时,日本公司(Japan Inc.)的发展速度有多慢是令人痛苦的。就是为了拿到备忘录。

人们很容易被围绕着霍华德·休斯(Howard Hughes)式怪癖的壮观场面转移注意力。仅马斯克的推特账号就几乎和@realDonaldTrump一样疯狂--而且偶尔还会把特斯拉的股票发出去狂欢。

尽管特斯拉的年销量只有丰田和大众每年1000万辆的一小部分,但特斯拉的市值仍处于超速状态。这家最具财务价值的汽车公司让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福特(Ford)和菲亚特克莱斯勒(Fiat Chrysler)的总市值相形见绌。它的估值约为3700亿美元,相当于香港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也许是合适的,随着特斯拉席卷中国市场。

日本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马斯克曾希望这里能成为他的第二大市场。在特斯拉2019年交付的36.75万辆汽车中,日本销量所占份额如此之小,以至于它没有披露这些份额。原因包括:品牌认知度有限;小型经销商网络;对其汽车服务能力的质疑;直接面向客户的模式与日本对以酒店为中心的购物的痴迷不一致。

与此同时,马斯克似乎面临着约翰·德洛林(John DeLorean)的问题。后人也会记得马斯克是一个傲慢的表演者,他不能在他炒作的汽车上表演吗?显然,特斯拉的股价与销售额之比在华尔街和硅谷有很多人在等待泡沫破裂。

但忘了助长马斯基个人崇拜的股市反弹和奇怪的创始人崇拜吧。特斯拉(Tesla)对阵丰田(Toyota)的戏剧性事件说明了日本公司(Japan Inc.)。随着整个亚洲新兴经济体的上行,中国陷入了第一档。

其一是对硬件的持续痴迷,而不是对软件的痴迷。丰田长期以来对马斯克怀念的是,他不是在卖汽车。他正在销售一款带轮子的iPhone。这辆车本身只是一个推销软件的媒介,支撑着他正在建设的类似iTunes的社区。

特斯拉从用户那里收集的数据,他们的环境,兴趣,倾向,旅行习惯和行为范围可以说比为他们供电的发动机和高性能电池更有价值。这使特斯拉能够磨练客户体验,同时洞察市场下一步的走向。

特斯拉提醒日本,破坏是经济演变的必要之恶。2月17日,“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Asian Review)对丰田的特斯拉(Tesla)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以日本为中心的供应链颠覆的担忧。特斯拉自己制造芯片,并不断在飞行中调整其Model 3、Model S和Model X汽车。

马斯克的技术是特斯拉自动驾驶能力的核心。这也使得特斯拉与其说是工程师,不如说是程序员。老派汽车爱好者可以对这种优先顺序吹毛求疵。毋庸置疑的是,它有丰田在背后看着它。

考虑到他们庞大的人才库和巨大的资源,丰田、大众和他们的同行在2025年之前追赶特斯拉应该没有问题。不过,日本汽车制造商似乎更注重遗产,而不是创新。丰田为其帮助开创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感到自豪。丰田的每一款产品都包含能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的零部件。大型汽车制造商觉得有义务保留特斯拉没有用武之地的系统。

我们可以讨论这种企业责任感的优点。然而,事实仍然是,马斯克的运营不会受到这些活动部件的阻碍。通过将这些功能中的许多保留在内部,特斯拉可以全天候创新,并在明天实施一项新技术,而不是在2025年。

特斯拉还提醒日本,哪里才是真正赚钱的地方:可再生能源。上周最受关注的新闻是4月至6月间日本经济按年率计算暴跌27.8%,抹去了安倍晋三(Shinzo Abe)首相自2012年以来的所有收益。不过,最重要的消息是松下将斥资1亿美元为特斯拉购买电动汽车电池。

诚然,松下和特斯拉的关系经历了坎坷的时刻--至少在Twitter上是这样。但在2014年,当马斯克在内华达州沙漠建造他最初耗资50亿美元的巨型工厂时,日本公司(Japan Inc.)。ICON是他最早的电话之一。松下几十年来对电池技术的研发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

松下明智地加强了对汽车电池行业的关注,该行业2019年的销售额约为45亿美元。松下没有理由不能在短时间内给这个数字加一个零。或者为什么日本公司。不能加两三个零,提高生活水平和经济增长。

就在日本的后院,像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这样的经济巨头面临着被快速增长扼杀的风险。真正的机会是发明碳中性方法来为汽车、飞机、轮船、住宅、商业建筑提供动力,应有尽有。马斯克对松下的崇拜提醒日本,它的技术曾经改变了世界。而且它可以再次做到这一点。

有一种说法认为马斯克已经赢了。日本、德国和底特律永远不会赶上特斯拉。坦率地说,这种观点也有可取之处。但这一威胁也是丰田和同行提高游戏水平的催化剂。也许更广泛地说,日本公司(Japan Inc.)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