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交易所在11月3日晚间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中国最高金融监管机构与蚂蚁金服之间罕见的谈话,揭示了“金融科技监管环境的重大变化”,可能会取消该公司在11月5日的上市资格。
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变化”是什么,尽管交易所已经命令蚂蚁金服披露这些变化。值得注意的是,10月下旬,马云发表了一次挑衅性的演讲,批评了中国的金融监管。中国高级领导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后来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多年来,蚂蚁一直试图讨好当局。今年,当该公司从蚂蚁金服更名为蚂蚁科技时,这一姿态被视为试图摆脱该公司作为一家令人生畏的金融巨头的形象,强调其作为一家仁慈的技术提供商的形象。这场运动始于几年前,促使该公司设计了“Techfin”(而不是“金融科技”)等笨拙的名词,并宣布它不是与传统金融机构竞争,其中许多机构是国家主导的。
这些承诺不仅仅是一场秀。蚂蚁已经慢慢成长为一个在线市场,为数亿客户与传统参与者提供的金融产品牵线搭桥。它还引入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Fund)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等重量级国家行为者作为股东,这些公司预计将从投资中获得丰厚回报。
但安抚的数量似乎还不够。周一,中国金融当局发布了新一波关于控制金融科技行业的建议,几天后,蚂蚁金服计划在全球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中筹集345亿美元。草案虽然没有明确针对蚂蚁金服,但与金融监管机构与蚂蚁金服高管会面的时间不谋而合。
蚂蚁金服的一位发言人早些时候在一份声明中告诉TechCrunch:“双方就金融部门的健康和稳定交换了意见。”“蚂蚁集团致力于深入贯彻会议意见,本着:稳定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经济;合作共赢的原则,继续走下去。”
该公司补充道:“我们将继续提高提供包容性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以改善普通公民的生活。”
这一提议只是中国正在努力为其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行业带来稳定的最新举措。规则草案包括禁止跨省网贷,除非得到当局的批准;每个人的最高网贷金额为30万元(4.5万美元);以及在线小额贷款机构的注册资本门槛为10亿元。
争论的焦点是蚂蚁金服不断膨胀的贷款业务,根据该公司的IPO招股说明书,该业务为其贡献了419亿元人民币的年收入,占其年收入的34.7%。在截至6月份的一年里,蚂蚁金服已经与大约100家银行合作,发放了1.7万亿元人民币(2500亿美元)的消费贷款和4000亿元人民币(580亿美元)的小企业贷款。
多年来,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已经放弃了许多限制金融科技球员扩张和盈利的其他政策。例如,从去年开始,蚂蚁金服的支付服务支付宝及其竞争对手不再能从客户储备资金中获得丰厚的利息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