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选民在2020年的投票中面临着一个简单的问题:“芝加哥市是否应该采取行动,确保该市所有社区都能接入宽带互联网?”他们以九比一的比例回答“是”。
这一结果对于它所反映的公众对互联网的态度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场关于我们是否应该像对待公用事业一样对待互联网的更广泛辩论的背景下,芝加哥选民表示,这一理念的最基本提法--政府应该确保公民能够接入互联网--是压倒性的受欢迎的。
对普遍互联网接入的支持并不局限于芝加哥这样的左倾大都市。在美国最农村的地区,社区正在大举投资建设自己的宽带网络,专门为覆盖他们的每个邻居而设计。尽管遭到电信游说者的反对,红色州的小镇仍在努力将宽带接入扩大到每个家庭和企业。
对于比芝加哥更小的城市来说,糟糕的互联网接入是一个事关生死存亡的威胁。马克·麦金尼(Mark McKinney)是一家电力合作社的负责人,该合作社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为印第安纳州农村的成员提供电力。他说,他的合作社开始提供互联网服务,以防止社区空心化。“董事会意识到我们的成员落后了,”他说。“通过提供宽带连接,或许我们可以阻止他们搬到大城市。”
芝加哥的投票措施本身不会使全市范围的宽带成为现实。公投没有约束力,这意味着市政府官员可以自由地忽略它,选民们只在抽象上支持互联网接入,而不必真正考虑让普遍宽带接入成为现实的成本。但这确实为市长洛里·莱特福特(Lori LightFoot)提供了更多项目的政治掩护,比如该市7月份公布的5000万美元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将宽带带入10万名学生的家庭。
这一合作关系将首次将房屋接入宽带网络的成本浮动,并为四年的互联网服务提供资金。这一合作的动机是4月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芝加哥的一些社区,一半的家庭无法接入网络。这种数字鸿沟对大流行期间的儿童教育有着明显的影响,但也对更广泛地获得经济机会产生了影响。
哈佛大学法学教授苏珊·克劳福德(Susan Crawford)认为,互联网必须遵循电力等其他基本服务从需求驱动的奢侈品转变为公共监管公用事业的道路。韩国、日本、香港和新加坡政府很早就做出了这一转变,他们的居民可以广泛使用低成本的光纤互联网。随着对芝加哥宽带项目的持续投资,以及对农村互联网合作社的联邦拨款,美国可以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