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指数30增加严重感冒和死亡的风险

2020-11-08 09:27:06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分子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13。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分子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13。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分子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13。

自2020年1月以来,爱思唯尔创建了新冠肺炎资源中心,免费提供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的英文和普通话信息。新冠肺炎资源中心设在爱思唯尔连接(Elsevier Connect)上,爱思唯尔是该公司的公共新闻和信息网站。爱思唯尔特此授权,允许新冠肺炎资源中心提供其所有与新冠肺炎相关的研究--包括本研究内容--立即在PubMed Central和其他公共资助的资料库(如世界卫生组织COVID数据库)上提供,这些资料库有权以任何形式或以任何方式不受限制地重复使用和分析研究,但必须承认原始来源。只要新冠肺炎资源中心仍然活跃,爱思唯尔就会免费授予这些许可。

冠状病毒病2019(新冠肺炎)大流行向全世界呈现前所未有的健康危机。据报道,体重指数可能在新冠肺炎身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这一点仍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体重指数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的关系。

对Medline、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进行了系统搜索,直到2020年8月。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剂量-效应荟萃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合并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并用子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协变量的影响。

共有16项观察性研究,涉及109,881名新冠肺炎患者,纳入Meta分析。合并结果显示,体重指数≥为30 kg/m2的患者与体重指数为30 kg/m2的患者相比,新冠肺炎危重的危险度为2.35倍(OR=2.35,95%CI=1.64−3.38,P<;0.001),新冠肺炎死亡的危险度为2.68倍(OR=2.68,95%CI=1.65−4.37,P<;0.001)。60岁与重症新冠肺炎(OR=3.11,95%CI=1.73−5.61,P<;0.001)和新冠肺炎病死率(OR=3.93,95%CI=2.18−7.09,P<;0.001)显著相关。Meta回归分析结果还显示,年龄对体重指数与新冠肺炎死亡率之间的关联有显著影响(系数=0.036,p=0.048)。随机效应剂量反应Meta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与临界新冠肺炎(P非线性=0.242)和死亡率(P非线性=0.116)呈线性相关。体重指数每增加1 kg/m2,新冠肺炎危重和死亡率分别增加9%(OR=1.0 9,95%CI=1.0 4−1.14,P<;0.001)和6%(OR=1.0 6,95%CI=1.0 2−1.10,P=0.002)。

这项荟萃分析的证据表明,体重指数与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之间存在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此外,肥胖(体重指数≥为30 kg/m2)显著增加重症新冠肺炎的风险和新冠肺炎的住院死亡率。

冠状病毒病2019年(新冠肺炎)大流行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努力,以确定罹患危重疾病和死亡风险最大的个人[1]。初步数据显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或肾脏疾病与新冠肺炎患者不良结局的风险增加相关[[2],[3],[4]]。越来越多的报告将肥胖与更严重的新冠肺炎和死亡率联系在一起[[5],[6],[7],[8]。然而,现有的研究,包括流行病学研究和荟萃分析,报告了关于体重指数和新冠肺炎之间的关系的不一致的结果。

在一项法国队列研究中,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新冠肺炎感染的患者中,体重指数为35 kg/m2的患者发生有创机械通气的风险是体重指数为25 kg/m2的患者的7倍以上[9]。在纽约的新冠肺炎患者中,体重指数在30-34 kg/m2和35 kg/m2之间的人进入重症监护的可能性分别是体重指数为30 kg/m2和35 kg/m2的人的1.8倍和3.6倍[10]。此外,杨等人[11]和Soeroto等人[12]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重度新冠肺炎患者的体重指数高于非重度患者。然而,蔡等人。本文回顾了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98例(年龄33~61岁)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发现非重症患者(n=240)和重度患者(n=58)的体重指数无显著差异,体重指数分别为22.9 kg/m~2和25.5 kg/m~2[13]。因此,现有的研究显示出很大的差异。另外,大多数结论都是从单变量估计中得出的,而且样本量也很小。肥胖是否是新冠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体重指数与严重新冠肺炎和死亡的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尚不清楚。

因此,我们进行了这项荟萃分析,以探讨体重指数与新冠肺炎之间的关系。与先前发表的荟萃分析相比,我们在调整效应估计的基础上进行了亚组分析,以探讨肥胖是否是重症新冠肺炎和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还对年龄、性别和某些合并症进行了Meta回归分析。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体重指数与危重新冠肺炎风险和死亡率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这项荟萃分析是根据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PRISMA)核对表[14]的首选报告项目计划和进行的。此外,由于纳入的研究在设计上是观察性的,我们也遵循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MOOSE)指南的荟萃分析[15]。

在Medline、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对已发表的文章进行系统搜索,直至2020年8月27日。计算机检索“冠状病毒病2019”或“新冠肺炎”或“SARS-CoV-2”或“冠状病毒”或“NCoV-2019”)AND(“体质量指数”或“BMI”或“体重”或“超重”或“肥胖”或“危险因素”或“特征”或“临床特征”)和(“临床试验”或“观察性研究”或“队列”或“试验”或“病例对照”或“研究”)。我们还回顾了检索到的文章中的参考文献列表,并进行了手动搜索,以确定我们的数据库搜索可能无法识别的其他相关研究。

本荟萃分析纳入了符合以下标准的研究:1)采用队列、病例对照或横断面设计的人体观察性研究;2)关于体重指数对新冠肺炎的影响;3)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新冠肺炎的患者,年龄为18岁;4)报告的新冠肺炎感染严重程度的转归;5)提供至少有两种体重指数类别的患者之间死亡、危急或非危急的数据;6)发表英文版。相反,符合以下标准的研究被排除在外:1)重复研究;2)综述、报告、会议、评论;3)数据不足;4)样本量&10;在这项研究中,需要生命支持、机械通气或重症监护病房(ICU)支持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被视为危重患者。肥胖定义为体重指数(BMI≥)为30 kg/m2。其中两位作者独立检索了所有参考文献,所有不一致之处均由所有作者投票解决。

两位作者(杜彦斌和南洲)进行了数据提取,任何分歧都会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进行讨论和解决。对于每项研究,收集了以下信息:第一作者姓名、发表年份、国家、研究设计、年龄和性别分布、样本量、体重指数类别和风险估计,每次世博会的可信区间(CI)为95%

优势比(OR)和95%的顺应性被认为是确定体重指数与危重新冠肺炎风险和死亡率之间的关联。用Q和I2统计量估计研究间的异质性。对于Q统计量,P<;0.10显示出统计学上显著的异质性。I2值分别为25%、25-50%、50-75%和>;75%,分别为无、小、中和显著异质性。如果I2<;50%,则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获得合并OR;否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17]。此外,我们使用地理(亚洲与非亚洲)、年龄(≤60岁与60岁)、研究类型(队列与横断面)、样本量(BMI1000与≤;1000)、体重指数类别(体重指数35 kg/m2与30-35 kg/m2)和多变量分析的性能(是与否)进行亚组分析,以探索潜在的异质性。我们还进行了Meta回归分析,以检验年龄、性别和合并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对体重指数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的影响。

采用Orsini等人描述的方法进行剂量-反应分析,进一步描述体重指数与临界新冠肺炎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2012)[18]。采用体重指数分布第25、50、75百分位数3个结点的限制性三次样条回归模型,检验了体重指数与临界新冠肺炎发病风险和死亡率之间潜在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我们通过检验二次样条系数等于零的零假设来计算非线性P值[19]。考虑到这些研究之间的异质性,我们进行了随机效应荟萃分析,根据BMI水平估计的相关logOR来计算这一趋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回归估计剂量反应系数和95%的顺应性。每一类别的中位数或平均BMI水平被分配给每项研究的相应风险估计。如果BMI水平在某一范围内,则上、下边界的中点被认为是剂量;当最高或最低类别为开放式时,我们假设边界之间的宽度等于相邻类别的宽度。

为了评估潜在的出版偏倚,我们使用了漏斗图和Egger线性回归检验[20]。敏感性分析是通过排除每项研究并重新分析数据来进行的。所有统计分析使用Stata 15.0(Stata Corp,Texas,USA)进行。显著性水平设为P值&0.05,所有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检验。

我们的电子文献检索共检索到2633篇关于体重指数(或肥胖)对新冠肺炎影响的研究,其中2621篇因以下原因而被排除在外。首先排除459篇重复文献,然后根据标题和摘要筛选出2174篇文章,排除1010篇无关研究和1083篇报告、综述或荟萃分析或信件。随后对87篇文章进行全文综述,排除44篇未提供可用数据索引的文章,15篇未报告体重指数类别的文章,12篇未描述新冠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文章。最后,共有16项研究被纳入Meta-Analysis。文献检索的细节如图1所示。

纳入研究和患者的特征如表1,表2所示。从2020年1月到8月,共有16项符合Meta分析纳入标准的观察性研究(14项队列设计和2项横断面设计)发表。12项研究探讨了体重指数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8,[21],[22],[23],[24],[25],[26],[27],[28],[29],[30],[31],7项研究探讨了体重指数与新冠肺炎死亡的关系[8,23,[32],[33],[34]。[35]]。在这些研究中,4个在亚洲[24,26,28,34],包括中国(n=3)和科威特(n=1);9在美国[8,21,23,25,27,[31],[32],[33],35],包括美国(n=7)和墨西哥(n=2);3在欧洲[22,29,30],包括意大利(n=2)和法国(n=1)。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109,881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危重患者13,461例,非危重患者82,296例,死亡患者2,272例,存活患者11852例。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从32岁到70.5岁不等。样本量在53-89756之间,男性比例在49%-69.4%之间。有8个研究的体重指数超过3个类别[8,21,23,24,[28],[29],[30],[31],最低剂量为18 kg/m2,最高剂量为40 kg/m2。所有研究的NOS评分为4~9分,其中8个研究的≥评分为7分。

N:危重病人总数

⁎:多变量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癌症病史、吸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

通过12项研究(13,461例患者和82,296例对照),探讨体重指数对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的影响。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这些研究具有显著的异质性(q=77.2 4,P<;0.001,I2=85.8%)。应用随机效应模型,12项研究的汇总OR显示,与体重指数为30 kg/m2的患者相比,体重指数≥为30 kg/m2的患者发展为危急状态的风险显著增加(OR=2.35,95%CI=1.64−3.38,P<;0.001)。

亚组分析显示,亚洲人患重症新冠肺炎的风险(OR=2.49,95%CI=1.68−3.68)高于非亚洲人(OR=2.25,95%CI=1.48−3.43)。高龄患者(60岁)发展为危重新冠肺炎的风险(OR=3.11,95%CI=1.73−5.61)显著高于60岁的≤患者(OR=1.77,95%CI=1.17−2.69)。不同类型的研究设计对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队列:OR=2.14,95%CI=1.47−3.12;横断面:OR=4.57,95%CI=2.26−9.24)。严重肥胖(体重指数和体重;35 kg/m2)显著增加重症新冠肺炎的危险性(OR=3.6 4,95%CI=1.97−7.45)。(表3)调整后的OR合并结果显示,肥胖对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OR=1.6 9,95%CI=1.2 7−2.2 7;单因素分析:OR=5.15,95%CI=3.0 6−8.69)。

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系数=0.038,P=0.054)可能对肥胖与危重新冠肺炎的关联有显著影响(图6),但性别(P=0.89)和某些并发症(糖尿病:P=0.145,高血压:P=0.169,心血管疾病:P=0.36)对肥胖与危重新冠肺炎的关联没有显著影响(表4)。

通过7项研究(2272例和11852例对照)探讨体重指数对新冠肺炎病死率的影响。通过随机效应模型的组合结果显示,体重指数≥为30 kg/m2的患者新冠肺炎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OR=2.6 8,95%CI=1.6 5−4.37,P<;0.001),且中度异质性(q=2 8.97,P<;0.001,I2=79.3%)。(图四)。

亚组分析表明,年龄和体重指数;60岁(OR=3.93,95%CI=2.18BMI和7.09)和严重肥胖(−>;(表3)合并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是新冠肺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4,95%CI=1.89BMI5.90)。(5)Meta回归分析结果还显示,年龄增长对−与−的关系有显著影响;但性别(P=0.737)、糖尿病(P=0.354)、高血压(P=0.412)和心血管疾病(P=0.165)对肥胖与新冠肺炎死亡率的关系无显著影响。(表四)。

共有6项研究[21,23,24,25,28,29]被纳入体重指数与危重新冠肺炎相关性的剂量-反应荟萃分析。结果发现,体重指数与新冠肺炎危重的风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P非线性=0.242)(图7)。体重指数每增加1 kg/m2,患临界新冠肺炎的危险性增加1.09倍(OR=1.09,95%CI=1.04−1.14,P<;0.001);体重指数每增加2 kg/m2,患临界新冠肺炎的危险性增加1.19倍(OR=1.19,95%CI=1.08−1.30,P<;0.001)。

共有4篇文章[8篇、23篇、30篇、31篇]被纳入体重指数与新冠肺炎死亡率之间关系的剂量-反应荟萃分析。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每增加1 kg/m2和2 kg/m2分别增加6%(OR=1.0 6,95%CI=1.0 2−1.10,P=0.002)和12%(OR=1.12,95%CI=1.0 4−1.2 1,P=0.002)。

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每项研究的去除均未显著改变体重指数≥30 kg/m2对新冠肺炎严重程度(OR在1.71~3.59之间)和新冠肺炎死亡率(OR在1.76~4.38之间)的总体影响。目前的Meta分析没有发现发表偏倚,尽管漏斗图有轻微的不对称性,但Egger线性回归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严重性:P=0.665;死亡率:P=0.139)。

这项荟萃分析探讨了体重指数和新冠肺炎之间的关系,样本量为109,881人,来自2020年发表的16项观察性研究。Meta分析的证据显示,肥胖(体重指数≥为30 kg/m2)与重症新冠肺炎和新冠肺炎住院死亡的风险分别是2.35倍和2.68倍。这一结论与以往的大多数研究是一致的,但是,我们的研究有几个新的发现,如下所示。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与肥胖相关的疾病似乎会加剧新冠肺炎的效果。然而,这些发现大多是从单变量估计中获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