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画廊场景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新艺术背景,甚至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前就已经显示出萎靡不振的迹象。它的许多问题在世界各地都有-特别是艺术博览会的兴起,它增加了做生意的成本,同时吸引了许多收藏家离开实体画廊;其他挑战,比如高昂的租金,更多地是纽约特有的。所有这些都植根于更广泛的社会政治背景:看似势不可挡的收入不平等加剧和赢家通吃的经济。其中一个结果是艺术品市场围绕少数大型画廊进行了整合,其余画廊则受到挤压。当画廊境况不佳时,艺术家受到的影响最大。我们所知的美术馆是19世纪的发明,没有理由要永远存在。但也没有迹象表明地平线上会有替代方案。与3月中旬以来关闭的其他纽约小企业一样,目前还不清楚有多少画廊能够坚持足够长的时间重新开放。(当我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柏林、巴黎和其他地方的画廊已经开始在适当的保护下重新开放,但纽约的画廊还没有确定重新开放的明确日期;现在纽约的画廊已经开始重新开放,似乎仍然主要是通过预约。)。目前,艺术家们依赖画廊,即使不是为了生存-几乎没有人能够完全靠出售他们的作品来生活-然后让他们的作品为人所知,为其培养公众。然而,大流行并没有结束所有的画廊活动:画廊正在努力让他们的选民参与到网上来。我的收件箱从未像现在这样充斥着疯狂的关注呼吁。过去每月发布几次公告的画廊现在似乎每天都会联系我,让我查看他们当天的亮点作品,仔细阅读他们的“在线观察室”,或者与观众一起与他们的一位被隔离的艺术家一起参观虚拟工作室。我一点都不想要。我很乐意等待时机,等到我可以在真正的三维空间中安全地看到真实的东西。坦率地说,我发现自己不再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享受艺术的画廊的存在。突然间,这就成了一个问题:不管怎样,画廊是用来做什么的?在新冠肺炎之后出现的新世界里,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艺术总是要搁置我们习惯性的认知,重新审视。在这个相对效率低下的重置时刻,画廊需要重新考虑他们的假设,艺术家也需要重新考虑他们对画廊的期望。4画廊和艺术家之间关系的性质已经千差万别,很难一概而论。在某些情况下,画廊“代表”艺术家-这意味着,它拥有持续的独家销售他们的作品的权利;这种代表可以在给定的城市或国家有效,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或者,画廊可能会一次性展出艺术家的作品,只有有限数量的作品被寄售。通常情况下,拍卖收入将在画廊和艺术家之间各占一半,尽管一些作品特别受欢迎的艺术家可以获得更优惠的分成。我认为,画廊向艺术家支付定期津贴,以换取作品或出售作品的权利,这比过去更少见了。我认为,现在比过去更少见的是,画廊向艺术家支付定期津贴,以换取作品或出售作品的权利。艺术家和画廊之间要协商的是安装和宣传展览所涉及的所有辅助费用:运费、摄影资料、仓储等等。而大型装置,如一些运动影像作品,需要很大的制作费用。谁来覆盖他们--如果是画廊的话,他们将如何收回费用--必须弄清楚。5除了在市场的较高层,这些问题通常是通过握手而不是书面合同来解决的,这给模棱两可和事后分歧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注5)除了市场的较高层,这些问题通常是通过握手而不是书面合同来解决的,这给模棱两可和事后的分歧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对于艺术家来说,值得的是-当它值得的时候-不仅是展览空间的开销得到了覆盖,而且画廊在收藏家和博物馆馆长之间有更密切和更广泛的联系,他们可能有兴趣获得或展示这件作品,更不用说其他交易商可以帮助出售它(以适当的分割)。简而言之,艺术家放弃了很大一部分作品的销售价格,是因为假设或希望画廊可以提高销售数量和价格。这并不总是一个成功的赌注,但仅仅是举办了展览就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声望和知名度,这最终可能会得到回报。就像能说“我的出版商”的作家,或能说“我的品牌”的音乐家,能说“我的画廊”的艺术家有一种置身于游戏中的感觉。经销商作为啦啦队长、业务经理和艺术家的某种组合来服务于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