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伦敦/马德里 7 月 12 日 - 一项排放分析报告显示,全球 167 个城市中心的样本排放的气候变暖气体中,仅 25 个大城市(几乎全部在中国)占了一半以上趋势显示在周一。然而,研究人员在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可持续城市前沿》上的研究中发现,按人均计算,世界最富裕地区城市的排放量仍然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中心的排放量。该研究比较了 53 个国家 167 个城市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发现中国 23 个城市(其中包括上海、北京和邯郸)以及莫斯科和东京占总量的 52%。它包括更多来自中国、印度、美国和欧盟的城市,因为它们对全球排放的贡献更大,对气候辩论也很重要。研究报告的合著者、中国南方城市广州市中山大学的环境科学家陈绍庆说,这些发现凸显了城市在减少排放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很简单,合乎逻辑,”他说。 “如果你不采取行动,最终你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他说。与工业化前的基线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 1 摄氏度以上,并且仍有可能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 1.5-2 度的限制。
然而,陈和其他科学家警告说,他们研究中可用的一些数据是不完整的,一些城市报告的数字早在 2005 年。城市报告排放量的方式缺乏一致性也使得比较变得棘手,他们补充说. 2018 年发表在《环境研究快报》杂志上的研究分析了 13,000 个大大小小的城市的更大样本,发现占世界人口 11% 的 100 个城市驱动了其 18% 的碳足迹。尽管如此,新的分析“有助于不断增长的文献和我们对城市排放的理解”,耶鲁大学地理与城市科学教授凯伦·塞托说,他是 2018 年论文的合著者。安大略理工大学教授、世界银行前任世界银行可持续城市顾问丹·霍恩韦格补充说:“在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将苹果与苹果进行比较真的很困难,但你必须尝试,而且这篇论文做出了相当不错的努力。”和气候变化。陈说,新的分析首次着眼于特大城市的减排目标和减排进展。其中 68 个城市——主要是发达国家——设定了绝对减排目标。
但在研究中跟踪进展的 42 个城市中,只有 30 个城市出现了下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美国和欧洲。该分析证实了科学家的预期,即在中国,人均排放量高的城市通常是主要的制造中心,而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发达国家往往具有强劲的消费水平。 Hoornweg 说,虽然欧洲和其他地方的更发达经济体现在可以在不增加排放的情况下增长,但世界正在以不同的速度发展。 “他们在到达那里的路上产生了大量的排放,而中国现在正处于那个阶段。我们知道印度会在某个时候到达那里,所有这一切的最后一个大推动将是非洲,”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