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这一点有点复杂,尤其是因为它们分散在腾讯的多个资产上,而且与蚂蚁金服不同,它们不采用单一的品牌或运营结构-至少不是外部世界显而易见的一个。
然而,当你梳理出腾讯金融科技在更广泛领域的活动-从微信支付这样的直接运营到其规模可观的战略投资和第三方市场-你会发现腾讯的规模与蚂蚁金服相当,在一些服务方面甚至更大。
蚂蚁金服驳斥了与腾讯或其他任何人的比较。马云(Jack Ma)控制、阿里巴巴(Alibaba)支持的金融科技巨头在9月份给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回复中表示,这与微信支付(腾讯旗舰信使微信内部的金融科技工具)“无法相提并论”。
“在数字支付和商户服务领域,全球有很多玩家,包括腾讯的微信支付。但这些公司提供的支付服务不同于我们的数字支付和商户服务。它们是不可比较的。在数字金融方面,我们与金融机构合作和服务的方式,以及我们的收入模式,都是新颖的,没有对应的,“该公司在一份有点傲慢的回复中指出。
不可否认,蚂蚁金服是扩大中国金融包容性的先驱,在中国,仍有数百万人处于正规银行体系之外。但腾讯在数字金融领域已经迎头赶上,并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电子支付领域。
这两家公司都冒险进入了金融科技,首先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数字支付方式,尽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两个品牌未能反映出这两个平台如今所吹捧的服务广度。蚂蚁的旗舰应用支付宝现在是一个综合性的市场,销售蚂蚁的内部产品和无数的第三方产品,如小额贷款和保险。和微信支付一样,这款应用也为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提供了便利,让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纳税情况,支付水电费,预订医院看病等。
另一方面,腾讯将其金融服务嵌入了微信(微信支付)和腾讯另一个颇受欢迎的聊天应用QQ的支付功能中。因此,从历史上看,腾讯从金融科技那里赚了多少钱是很困难的,腾讯没有在财报中披露这一点。这反映了腾讯内部的“赛马”式竞争,部门和团队之间往往是激烈竞争,而不是积极协作。
因此,我们通过季度报告和第三方研究,自己收集了对腾讯金融科技业务的估计--这表明其中一些数据实际上是多么不透明--但这也引发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威尔(应该吗?)。腾讯在某个时候会追随阿里巴巴的脚步,将自己的金融科技业务整合到一个保护伞下吗?
6月份,支付宝应用程序记录了711月度活跃用户和8000万月度商家。在其10亿年度用户中,7.29亿人通过该平台至少进行了一项“金融服务”交易。与贝宝(PayPal)和eBay的合作一样,支付宝作为淘宝等阿里巴巴市场的默认支付处理器,也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截至2019年,超过8亿用户和5000多万商家使用微信按月付款,这在该信使12亿活跃用户群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目前还不清楚有多少人尝试了腾讯金融科技的其他产品,但该公司确实表示,2019年约有2亿人使用其财富管理服务。
蚂蚁金服去年的总收入为1210亿元人民币(合170亿美元),几乎是2017年的两倍,与贝宝(PayPal)的178亿美元不相上下。
2019年,腾讯旗下的《金融科技》和商务服务创造了1,010亿元的营收。行业分析师告诉TechCrunch,这一细分市场主要由金融科技和云产品组成。腾讯云业务今年的营收为170亿元人民币,我们可以大胆估计,腾讯的金融科技产品在这一时期的收入大约或不超过840亿元人民币(合120亿美元),与蚂蚁金服的数字相比相形见绌,但对于一个相对后来者来说,这已经不算坏了。
金融科技巨头的庞大规模使它们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监管目标。蚂蚁金服越来越淡化其“金融”角度,将自己标榜为传统机构的“技术”盟友,而不是挑战者。如今,支付宝减少了对销售自营金融产品的依赖,并将自己作为帮助国有银行、财富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接触客户的中介。作为促进这一过程的回报,蚂蚁金服从平台上的交易中收取管理费。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竞争对手的四大业务重点:支付、小额贷款、财富管理和保险。
在截至6月份的一年里,支付宝在中国处理了高达118万亿元的支付交易。这约为17万亿美元,令贝宝在2019年处理的1720亿美元相形见绌。
腾讯没有披露其支付交易额,但第三方研究公司的数据提供了其规模的线索。业界的共识是,这两家公司共同控制着中国万亿美元电子支付市场90%以上的份额,支付宝略微领先。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艾瑞咨询(IResearch)的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支付宝处理了中国55.4%的第三方支付交易,而另一家研究机构易观国际(Analysys)表示,该公司同期的份额为48.44%。相比之下,根据艾瑞咨询(IResearch)的数据,财付通(这个品牌被分配给整个公司的基础设施,为微信支付和不那么重要的QQ钱包提供动力,另一个让人困惑的名字)落在后面,为38.8%,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为34%。
归根结底,这两项服务都有不同的用户场景。微信支付躺在信使内部,这一事实使其成为社交支付(通常是小额支付)的工具,比如平分钞票和兑换压岁钱,这在中国是一种习俗。另一方面,支付宝与网购联系在一起。
随着腾讯试图通过联盟扩大门票规模,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它将微信支付与京东、拼多多和美团等组合电商公司捆绑在一起-这些都是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
第三方支付曾经是一项利润丰厚的业务。平台过去能够持有客户储备资金,从中赚取可观的利息。去年,当中国监管机构要求非银行支付提供商将100%的客户存款资金存入一个集中的无息账户时,这一有利可图的计划戛然而止。支付处理商剩下的收入就是向商家收取的有限费用。
支付仍然占蚂蚁金服收入的大部分-43%,2019年总计519亿元(76亿美元),但这一比例低于2017年的55%,这是该巨头业务多元化的迹象。
在一个数百万人没有资格使用银行发行的信用卡的国家,蚂蚁金服已经成为购物者和小企业的首选贷款人。该公司与大约100家银行合作,在截至6月份的一年中发放了1.7万亿元人民币(2500亿美元)的消费贷款和4000亿元人民币(580亿美元)的小企业贷款。这相当于419亿元人民币,占蚂蚁金服年收入的34.7%。
腾讯的贷款业务规模更难估量。我们所知道的是,根据微众银行的一份报告,通过微信销售的小额贷款产品微利贷,从2015年推出到2019年,已经向2800万客户发放了总计3.7万亿元人民币(5400亿美元)的贷款。微众银行是一家腾讯支持的私人银行,提供基于微信的贷款。
截至6月份,蚂蚁金服管理着人民币4.1万亿元(合6,000亿美元)的资产,是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之一。与170家合作资产管理公司合作,该部门在2019年带来了约17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占总收入的14%。
腾讯表示,其财富管理平台在2018年积累了超过6000亿元的资产,2019年同比增长50%。这应该会使其2019年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人民币9000亿元(合1310亿美元)左右。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是,这两大巨头都大力进军消费者保险领域。除了推出第三方计划外,支付宝还推出了一种新的客户保险方式:互助。这一新颖的计划在中国不受保险产品的监管,可以免费注册,不收取任何保费或预付款。用户每月支付少量费用,这些费用被汇集起来,用于支付危重疾病的索赔。
在截至6月份的一年里,蚂蚁平台上的保险费和互助缴费达到了520亿元人民币(约合76亿美元)。该部门与中国约90家合作保险公司合作,贡献了近90亿元人民币,占该公司年收入的7.4%。在截至6月份的一年里,超过5.7亿支付宝用户参加了至少一个保险计划。
另一方面,腾讯在其相对未知的领域寻找合作伙伴。其保险战略包括内部平台WeSure,它在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之间充当中间人的角色,以及腾讯支持的Water Drop,它既提供传统保险,也是蚂蚁互助产品翔虎宝的竞争对手。
腾讯宣布,2020年上半年,腾讯通过微信销售的主要保险业务WeSure总共支付了2.9亿元人民币(约合4240万美元)。该部门没有披露其保费或收入金额,但我们可以在其他数据中找到线索。2019年有2500万人使用微信服务,每个用户的平均保费金额超过1,000元。也就是说,WeShare当年产生的溢价不超过250亿元人民币(约合37.8亿美元),因为用户数字也占了相当大数量的免溢价用户。
展望未来,目前尚不清楚腾讯是否会以更具凝聚力和协作性的方式重组金融科技的业务。随着它们的扩张,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会要求他们这么做吗?在一个由两个大玩家主导的领域里,其他人有什么机会竞争呢?
有一点是肯定的:腾讯将需要在监管问题上更加谨慎。对于希望“颠覆”中国金融业的企业家来说,蚂蚁金服的成就是一个胜利,但其暂停的IPO(与监管问题有关,据报道与马云的傲慢有关)也给竞争者敲响了警钟,表明中国的政策制定可能是反复无常的。